很多情況下,不是開票人的意愿,而是需求方的不合理要求,為了做成這筆生意,對方說能開辦公用品我就買,也就開了。
編碼開票后,有「聰明人」說我發票打印成辦公用品滿足客戶,我編碼如實選嘛,反正編碼不在發票上體現,這樣稅務從電子底賬也看不出來我有問題,我購進的也是筆的編碼,出去也是筆的編碼。
這么想就是錯了。
全要素采集,關鍵字匹配,你會發現,你現在從稅控系統開的發票在增值稅查詢平臺一輸入,任何信息都有,包括中文。這就是全要素采集。你發票如果出現了辦公用品、手續費、咨詢費、福利費、代理費、勞保費、食品凡是這些籠統不清的都是重點風險比對,分分鐘給你監控,重點推送解釋,所以,你別自作聰明了!老實開票!
編碼中只有一個含了辦公用品的名稱,但是你要看看它的范圍,不要擴大范圍哦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工作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使用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簡稱新系統)的納稅人,應使用新系統選擇相應的編碼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
納稅人通過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每一張發票在網絡通暢情況下都是實時上傳的。所有開票信息都匯總到國家稅務總局大數據發票庫中,然后再分發到各省市稅務局,形成發票電子底賬供稅務機關進行分析判斷。網絡提高了效率,納稅人頭天開具發票,第二天被可能被通知編碼不對作廢重開。
稅務局很快就導出一大堆編碼異常推送,這不奇怪,你要相信肯定不是手工一個個給你判斷的,也是借助系統,進行關鍵字匹配,系統根據你輸入的品名進行關鍵字匹配,推送一個最符合的編碼,然后和你選擇的編碼進行再次匹配,出現一個匹配度,匹配度過低的,對不起,就會推送出來給你核實了!!!
編碼很多,納稅人經常會選不正確,商貿企業上下游編碼也可能選擇的不一致,這樣很容易導致信息失真,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商貿流通企業建議和上游銷售企業溝通,盡量選擇正確的一致的編碼!
為什么特別是商貿行業呢?因為沒有加工組裝,出現進項和開票編碼不一致就很異常!
納稅人選擇開票品名時,要根據開票系統中《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和編碼》和應稅行為的具體情況,準確理解稅收政策,合理運用職業判斷,正確實現品名和編碼的匹配。同時也可以利用開票系統的匹配度功能進行輔助核查「注意很多地方沒有這個功能,具體問軟件公司」
納稅人銷售了一臺風扇,風扇名稱是小編牌工業掛扇,開票人員在系統增加編碼,輸入商品名稱小編牌工業掛扇,然后選擇17%稅率,編碼選了一大圈,實在太多了,很容易看蒙圈,然后突然看到風扇兩字,就像撿到救命稻草,立馬選上,順利開出。
第二天,就被請作廢重開,這是為什么啊?因為你選的是家用風扇,應該選工業風扇。編碼不一樣。
納稅人賣蘋果,以前粗放的開具,正常點的開水果一批,當然很多都不正常,都是單位買福利,有開辦公用品的,有開食品,有開勞保的,五花八門。現在不行了。你再不按實際發生開,小心被抓典型。
那我怎么開?還是開水果?也不行,你看看編碼。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你稅務局不是提編碼比對嗎?我銷售筆的,上游開給我是筆,我編碼也選筆,你編碼不是不體現在發票上嗎?我為了迎合客戶,我還是打辦公用品品名,但是我編碼選筆的編碼。
你這是自作聰明,全要素采集,關鍵字匹配,你發票出現了辦公用品、手續費、咨詢費、福利費、代理費、勞保費、食品,凡是這些籠統不清的都是重點風險比對,分分鐘給你監控,重點推送解釋,所以,你別自作聰明了!老實開票!
還是按照編碼表來看,用餐飲來舉例,看看編碼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和《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第十一條,納稅人不選擇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與編碼的,屬于發票欄目填寫不全,主管稅務機關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處理,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并公開處罰情況。
逾期不更正的,視為惡意選擇編碼。納稅人惡意選擇編碼的,屬于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主管稅務機關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處理,沒收違法所得,虛開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可以并處5萬元以下罰款;虛開金額超過1萬元的,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